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漁村文化與淨灘


反璞歸真~留給孩子一片淨土
文:李坪鍵(萍蓬草)

攝影:愛玉、寬腹螳螂
相隔兩年半我們又來到廍後社區,經過時間演變,社區改造樣貌更加多元,唯一不變的是前往海邊路途和沙灘上,依舊充斥著不少人為垃圾,所以我們親子團又要來淨灘了!
許多小蟻可是第一次來到廍後社區
回味一下兩年半前蟻團在社區淨灘的畫面

當時擔任月召的萍蓬草感受到這漁村深厚的海洋人文氣息,加上附近出海口捕鰻苗和社區牽罟體驗仍持續進行,因此與月召酪梨和松果數次討論後,決定以這兩個主題為出發點。

小蟻正訝異捕鰻人怎麼這麼有氣質?
其實紫婕正職是個芭蕾舞老師啦~
捕鰻的工具和安全裝備真的很重要
話說親子團成員常臥虎藏龍,連結交的朋友也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松果力邀好友紫婕老師友情贊助,現場與小蟻分享實際捕鰻的經驗,說明鰻苗和吻仔魚的差別,在無法人工繁殖的情況下,養殖業者只能向漁民購買魚苗養殖後再利用,描述捕鰻苗漁民需在冬季雨天等條件不佳的環境下求生存,現場更帶來數尾鰻魚苗讓大小蟻親眼目睹(萍蓬草還第一次見到鰻魚苗~大隻的看過也吃過就是了😁)
大小蟻們第一次見到鰻魚苗紛紛大開眼界


這次漁村故事主題繪本-靠海吃穿的後埤人生,是鄰近後埤社區居民親手繪製的社區繪本,講述捕鰻苗和牽罟的傳統漁村記憶,與團集會的主題相當契合。繪本中的數段台語謠,經過閩南語達人暗光鳥帶小蟻詮釋後,更有過去海邊漁村的傳統味道。
社區居民手製繪本更貼近漁村真實生活
在古厝門前聽故事別有一番風味
接著進入另一項傳統捕魚方式-牽罟,為讓小蟻體驗牽罟與漁獲拔河的樂趣,特地商借牽罟腰操繩,腰操繫在粗繩索後一南一北分組拔河,體驗村民同心協力去完成牽罟的樂趣,為增加臨場感,同時也借了一顆海螺模擬出海及牽罟前號召村民的情境,只是萍蓬草苦練多時仍無法吹出真正聲音😅。
過去漁村用吹海螺招喚村民協力牽罟,還好有吹螺音效才不致漏氣
小蟻體驗腰操與魚獲搏鬥
最後月召酪梨及松果設計了一套友善捕魚課程,讓四小隊漁夫依序出海捕魚,從團隊捕魚技巧、大小魚隻處理到漁獲分配,導引員皆帶領小蟻依序討論,過程中小蟻也發現漁網過大的設計,目的在於讓未長大的小魚可以從中逃走,也間接讓這海洋資源能永續繁衍。
小隊合作去捕魚
捕到魚獲後思考如何進行分配
中午用餐後的時間,又可見到小蟻、小蜂們在社區穿梭遊戲,舒適的天氣配上社區悠閒的氣氛,也令人心情不自覺輕鬆起來。
一顆足球就足以讓小蟻玩上好一陣子

下午淨灘活動之前,各團都有個更重要的任務-拍攝關燈一小時的宣傳短片,在分會兩大秘書向親子團說明關燈一小時所帶來的重大意義與實際效益後,各團會在攝影鏡頭前,迅速的完成這項任務囉!
兩隻化身翠鳥的姊姊說明關燈一小時的重要性

拍攝關燈一小時宣導短片

接著小蟻整裝攜帶淨灘工具後,浩浩蕩蕩朝著廍後海邊前進,沿途小徑兩旁依舊充斥著許多人為垃圾,小蟻邊走邊撿就有滿滿的收穫(怎麼這麼髒呀!)而隨著海邊盪鞦韆秘境擴散效應,遊客變多了,而海邊垃圾相較兩年前也增加不少。
前往海邊的道路兩旁,也佈滿著許多垃圾


大家同心協力淨灘的畫面最令人感動

小海豚奮力將垃圾拖回

萍蓬草介紹淨灘時發現來自各國的海洋廢棄物
前兩回預定淨灘活動都因大雨取消,所以這次親子團淨灘更加倍努力,而淨灘後小蟻在海邊玩沙、盪鞦韆,也為廍後海邊增添不少的童趣,許多新家庭第一次參與親子團淨灘活動,更深刻體驗人類製造的垃圾,大海不僅不會帶走,而是用另一種形式歸還人類。
期望經過更多人努力淨灘與生活減塑,讓這美麗海洋更美麗

也讓未來的孩子更能徜徉在這片荒野自然世界